固態電池作為現有電池技術的迭代趨勢,在產業鏈企業、科研院所和機構的研發努力下,產業化腳步越來越近。
尤其是來自科研院所的一些創新,為推進產業新技術由理論、實驗室到市場給予了諸多助力。
日前,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開展的“新生態·新價值——2023新能源電池產業鏈調研活動”調研組一行,來到武漢睿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睿意新材”),實地調研走訪企業。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張雨一行與睿意新材企業相關負責人,就固態電池關鍵原材料研發進展、產業化進程、技術創新和產業痛點、科研成果轉化等行業關注話題進行了廣泛交流。
睿意新材坐落于武漢車谷,專注固體電解質、導體涂層隔膜、金屬鋰負極等前沿電池材料和技術的研發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睿意新材首席技術官為華中科技大學可再生能源材料研究所學術帶頭人朱文教授。
據介紹,公司團隊早在2013年就相繼成功研發出高性能磷酸鐵鋰/碳復合正極材料,鋰硫電池用納米管陣列結構的正極材料,并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014成功研發出石榴石相、NASICON型和硫系固體陶瓷電解質以及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并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隨后,該團隊還成功將金屬鋰顆粒負極引入鋰離子電池,取代容量較低的石墨負極,率先開發出鋰金屬電池,攻克了使用金屬鋰帶來的鋰枝晶生長的技術瓶頸;2021年完成高性能正極、固體陶瓷電解質和導體涂層隔膜產業化批量生產工藝方案。
截至目前,該團隊已經獲得相關發明專利40余項,成為武漢經開區首批TOP10知識產權企業,《鈉離子電池通用規范》團體標準起草單位。同時,該團隊依托華中科技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30余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和科技公關項目。
在產業化方面,朱文教授團隊與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聯合,入駐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中試基地,目前已搭建磷酸錳鐵鋰、固體陶瓷電解質等兩條百噸級專業中試產線,產業化落地后將建成萬噸級生產線。
在新產品開發方面,目前朱文教授團隊已開發出高密度雙導通異質結復合正/負極材料;通過引入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陶瓷電解質超離子導體,增加正/負極材料的鋰離子傳輸能力;同時,在導體涂層隔膜方面,公司12噸超離子導體原材料生產線已經于本月達產,擬于2024年啟動2000噸超離子導體和500萬平隔膜生產線建設,并計劃實現同年達產。
利用該系列新產品組裝的全固態電池和半固態電池,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和輸出功率,及超長的電池循環壽命。目前相關的新產品已獲得九項國家發明專利。
調研組了解到,目前睿意新材的創新產品已經送樣國內動力、儲能領域頭部企業。
座談中,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秘書長張雨就固態電池關鍵原材料技術中試表現、技術痛點和產業化難題,初創企業在產線建設、客戶接洽、產業鏈合作等方面的話題,與睿意新材負責人進行了交流探討。同時,張雨還就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發展歷程、主要職能,以及分會對新技術產業化給予關注和支持等進行了簡要介紹。


- 最新評論
- 我的評論